机械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机械表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重庆城口发现一穴六室明代砖券墓葬-【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9:03:41 阅读: 来源:机械表厂家

明代砖券墓葬与现代坟墓风格迥异。

日前,笔者从城口县文化委获悉,前不久,城口修齐镇政府在新修村级公路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地下古墓葬群,六个墓室一字排开,初步推断为明代墓葬。考古专家认为,这或为一个在当时非常富庶并很有影响力的家族墓葬,主人可能是因为避战迁来城口。这等规模的明代墓葬群,在重庆境内还是首次发现,对于渝东北地区及仁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丧葬观念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村民建公路竟意外挖出古墓

该墓群位于城口县修齐镇枇杷村5组一名叫“老鸹池”的地方,最早发现在今年2月份。当时该村正在新建村级公路,村民在使用挖掘机时意外挖出了火砖、腐木、破碎陶片等东西。

“我们以为是一般的坟墓,出于风俗的忌讳,就用泥土把洞口掩盖了。并且,若是别人知道挖了他家先人的祖坟,肯定会上门找麻烦。”参与村级公路修建的当地村民王地久介绍,当时大家都没有太在意,更没有想到是一座古墓。

直到今年4月1日,城口县农委干部下乡搞产业调查,发现裸露的墓室后,随即向城口县文化委进行了报告。

庚即,4月2日,该县文化委与修齐镇一道,紧急研究保护措施,派遣专人前往看护;并报告重庆市文物局,请求派遣考古专家前来考古发掘。

4月10日,在科学制定考古发掘措施后,重庆市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上官林全一行与城口县文管所等组成考古工作组,随即展开了对古墓的抢救性发掘工作。

“一穴六室”彰显大家族气派

根据发现墓葬群所在地的小地名,工作组将其命名为“老鸹池墓葬”。在经过为期3天的紧张发掘后,“老鸹池墓葬”终于重见天日。

4月13日,笔者来到“老鸹池墓葬”发掘现场。笔者看到,该墓葬群面向正西方,是一座六室砖券墓,呈一字并排,建有通畅的排水通道,占地约20多平方米。墓群全为灰砂砖结构,六个墓室各有拱顶,以石灰浆砌缝。其中右边四个墓室(1至4号)比左边两个墓室(5至6号)规格略高,1至4号墓室内设有假龛,后壁的花纹图案清晰可见。

“在确定发掘范围、制定发掘措施之初,我们认为是七个墓室;经发掘后,发现是六个。”上官林全介绍,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工作组发现,最右边的墓室为三层拱圈,用于加固墓室,并防止排水通道的水进入墓室,这给工作组造成了“错觉”。

“根据墓葬的方式、规模、造型及陪葬器物,初步断定这是一个典型的明代砖券墓葬。”上官林全介绍,这等规模的明代墓葬群,在重庆境内还是首次发现,全国各地也不多见。这表明,墓主可能是在当时非常富庶并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家族。

据介绍,古代墓群的样式与丧葬方式是一定时期居民不同信仰和价值的体现,不同朝代也有很大区别。在明代,由于家族观念较强,所以非常流行家族墓群,在人还在世的时候,就选址做好墓室,按照不同的辈分划分等级,根据家族地位做出不同规模的圆拱形墓群。

墓葬主人或因避战迁来城口

本次出土的器物包括魂瓶、铜簪、花纹砖、青瓷盘碎片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块花纹砖保存完好,较为精美,且印有“太阳、祥云”图案,十分少见。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墓葬曾在历史时期遭遇过被盗。”上官云全说,挖掘时发现墓葬中的填土中掺杂着部分碎砖,5号墓室的遗骸手指骨放在了头骨之后,随葬物品破损非常严重,这些都是曾经盗墓贼盗掘留下的痕迹。如果没有遭遇被盗,本次出土的器物将会更多。

令考古发掘工作组遗憾的是,墓室中没有出现任何文字记载,且棺木、衣物、骨头都已经腐烂,对于各墓室的主人身份、亲缘关系及所处大致年代,都无从推断。

不过,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工作组发现,墓室中出土了一些腐烂铁钉等铁制品。走访该村村民发现,这与现今当地村民的丧葬习俗大相违背。

“根据我们当地的习俗,是不允许任何一丁点铁入坟的,这座坟墓的丧葬方式和我们完全不一样。”71岁村民陈兴国介绍,现今居住在此的村民,先辈全是清初“湖广填川”过来,他们从不知道这些坟墓的存在。

这些人究竟是什么群体,其后去了哪里?笔者翻阅《城口县志》查询到了一些线索。“宋代……前河、仁河低谷地带已有居民耕作,多为流寓者”、“元末明初……外省平民避乱入山迁徙来县,多数人战事稍安又迁居外地,仅少数人留下,以垦种为生”的表述。

同时,丧葬习俗遵从主流文化的演变。根据出土情况来看,其墓葬形制、风格及出土器物,与元明朝代的主流丧葬文化保持了一致,这说明墓主人群与明朝经济文化有着沟通。而当时的城口环境荒僻,人居量小,与外界沟通甚少,原著民断不能与主流文化“与时俱进”。

据此推断,这个明代古墓群的主人,有可能是元末明初战乱时期迁入城口的避难家族,在战事缓和后,继而迁往了居住条件较好的他地。

当地在明代已有频繁商业活动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令考古专家疑惑的是,制作工艺如此之高的大量灰砂砖及陶瓷器,究竟从何处来?

专家介绍,在构建墓室所用的砖里,用作立柱的大型砖,是由手工做成;印花砖和小型砖是用特制的模具铸泥而成。不仅如此,各类砖块质地较好,成色均匀,这说明制砖的手工技艺较高。

“这需要较大的砖窑,高超的火候控制能力。”上官林全介绍,最厚的砖块达到20厘米,如果烧制技术不过关,就会出现变形和烧不透的情况。

专家猜测,砖块的来源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情况可能是从外地运进。首先是本地暂未发现能够烧制此类砖块的砖窑遗址。而当地处于任河岸边(垂直距离不足300米),有良好的运力条件。其次,根据地层线判断,1至4号墓室明显与5至6号同时修建,但二者的墓室结构及规格有所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原料短缺造成。同时,在明代当地生产铁钉的可能性比较小。

第二种情况可能是本地制作煅烧而成。城口已被证实3000多年前已有人类活动,在离“老鸹池墓葬”10多公里外的修齐镇旦坪村“旦坪遗址”,曾在1987年夏出土商代粗陶。枇杷村当地黄泥、水源良好,到20世纪70年代仍有烧制陶器外销的传统,现存三处废弃陶窑。据村民介绍,当地还有3处比“老鸹池墓葬”规模小一些的同样风格的墓葬群,村民们称之为“生机孔”,这需要大量的砖块构建。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当地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盛,盛产高品质水稻,现今仍有出“贡米”的传说。

“如果砖块是当地烧制而成,那么‘老鸹池墓葬’的左右墓室规格不一,应该是出于殡葬风俗的约束。”上官林全说,按照这一推断,当地的砖块、窑器,有可能大部分外销。”

无论砖块是外地运进或本地烧制,都表明了当地在明代的经济较为活跃,已有较为频繁的商业活动,与外界联系较为紧密。

另据了解,在公路未通之前,当地曾是连接上下地区的必经通道,在解放前,当地还设有客栈、烟馆等。同时,当地老人介绍,曾经该地区依靠仁河流域的良好航运条件,烧制的窑器通过航运运往各地。

目前,该古墓群的考古发掘工作接近尾声。该县文化委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对墓葬保护性回填保存,出土器物将送往市文物局进行鉴定。

魂瓶,又称“谷仓罐”。

战机风暴新版

梦想仙侠游戏

狂斩之刃